Saturday, March 24, 2007

Baidu: Google is SB

如图:

注意百度搜索页面第一页第一位。汗ing......


你们看到的就是这样,百度眼里google就是sb.......

del.icio.us tags: ,

Flickr tags: , , ,

Thursday, March 22, 2007

老易辞职了

如题。

今天有条新闻比较抢眼:易宪容引咎辞职,李杨称房地产问题非常复杂

首先表示惊讶和惋惜,毕竟老易是一个很响亮的声音。

老易走了,希望他的博客能继续更新。

又联想起郎某某事件。

说得太多了,应该收敛一下。

ps:blogger貌似又被大陆屏蔽了,唉......

Tuesday, March 20, 2007

开设物业税对房价降温可能会适得其反

最近两会中确定了物权法的有关提案,于是与物权相关的税种也会开始征收了。关于开征物业税宜早不宜晚还有征收住房保有税的问题,本人原先是赞同的,但是仔细想了一下,觉得可能有负面影响。

无论物业税还是住房保有税,都是对拥有超过1套商品住宅的户主征收的。支持者称,。“向大户型住房征收房地产税后,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大户型住房的价格。由于投资者购买大户型住房,占用了相对较多的土地资源,所以,通过税收的方式回报社会,也是非常合理的。” 增加持有成本,迫使持有者赶快抛售,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,以起到缓解房价上涨的压力。

首先,先对征收此税的原因表示怀疑。占用相对较多的土地资源,而征税的理由实际上就是重复收税。在我们购买的商品房总价中,不仅包括地上建筑,还有土地使用权。土地使用权的价值,是按照整个楼盘所占总面积分摊到每套房的每一平米而来,所以房型越大,摊的越多。大房型的买主已经为土地使用权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,再征收就要重复收税了。

然后是征税后的影响,被征税人是否会增加房地产市场供给这终究是个问题。由于“多余”的住房不一定是闲置而是出租,如果征税的话肯定抬高租金,使租户的利益受损,使租房变得更加不划算,增加人们买房的欲望。而按照房地产的资本品的特性,房价是由租金影响的,祖金上升,会导致房价的进一步上升。

可以肯定的说,物业税及住房保有税的征收还有待讨论。

del.icio.us tags: , ,

Thursday, March 8, 2007

强烈推荐:RVD~

业余人员也可以拍的和专业星战一样好~~嘿嘿~~~场面宏大哦~音效也好~

del.icio.us tags:

Tuesday, March 6, 2007

南洋中学&王培孙的正宗历史

今天去图书馆,于是就开始查历史,于是发现了南洋中学和王培孙的故事,看来以前南洋中学的宣传不是很对。

南洋中学:1896年由王维泰创建于大东门内王氏宗祠内,原名育材书塾,学生60余人,分正馆和备馆两派,正馆课程为经史、词章、掌故、算学。备馆都为小学程度学生,学生有顾维钧(这个人倒是很出名)、朱葆康等,时与梅溪书院并峙于上海城内。1900年夏,由王植善(就是王维泰的侄子王培孙)接办。次年改为育材学堂,订立中学课程,采用英语教授(老先进的嘛,我们都没享受到双语教学类),4年毕业。1904年经两江学务处立案,改名为南洋中学堂。1907年,因历年亏垫(南洋穷的渊源那么早.....),负债渐多,向总督端方详述,得补助拨款4200元。1908年在外日晖桥购地20亩,建筑校舍,于翌年迁入。旧校址仍旧王氏设育才高等小学。该校重视体操(怪不得老叫我们做广播操),王维泰曾在《知心报》著有《体操说》,并因此被诬为康党,到1949年,毕业生为3千余人,1949年后,改为上海市南洋中学。

王培孙:江苏加定南翔人,名植善,字培孙。1893年中秀才。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。1900年接办叔父王维泰创设于大东门内的育材书塾。1904年,正式改名为私立南洋中学(历史有出入吧),从此任校长五十余年。1905年,赴日本考察教育是加入中国同盟会(革命~),回国后,致力于学制改革,失志“教育救国”。1908年加入南社(没听过)。同年购得外日晖桥西土地营建新校舍,次年落成迁入。至1930年,先后建成图书馆,实验室,实习工场,科学馆,学生宿舍和大操场等(听都没听说过),占地50多亩(现在南洋把一大片地租给卖车的,卖水的,还有好莱坞音乐学院,还做高架上的广告生意......第三产业表太火爆哦~)。当时私立南洋中学以学制健全,设备完善,名师云集,乐育英才,成为上海地区私立中学的佼佼者。弘扬民族文化和关系保护文化遗产,王培孙也有建树。一生酷爱书籍,尤嗜收藏古籍善本,包括各种志书和佛学著作,故南洋中学图书馆藏书极丰(供我们看的没几本),为沪上中学之冠。1952年,王培孙因病辞职,同年12月17日,逝世于大木桥寓所。

了解南洋之过去的光辉历史,不得不叹息:风光已不再,王培孙的早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洋在上海的地位,结果在1954年的教育改革中,南洋屈为区重点,于是,“学制健全,设备完善,名师云集,乐育英才”,就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消失,昔日的气度与胸襟已荡然无存,南洋人不得不在霸王龙的魔爪下苟延残喘,现在的南洋生活在历史的光环中,自欺欺人。敢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
PS:南洋一直鼓吹的南模曾属于南洋的言论,是毫无根据的。南模的来头远比南洋牛,是从交大办的私塾分出来的,所以校区和交大离的那么近。还有巴老是不是真的在南洋读过书,还有待近一步

考证中。

del.icio.us tags: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