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去图书馆,于是就开始查历史,于是发现了南洋中学和王培孙的故事,看来以前南洋中学的宣传不是很对。
南洋中学:1896年由王维泰创建于大东门内王氏宗祠内,原名育材书塾,学生60余人,分正馆和备馆两派,正馆课程为经史、词章、掌故、算学。备馆都为小学程度学生,学生有顾维钧(这个人倒是很出名)、朱葆康等,时与梅溪书院并峙于上海城内。1900年夏,由王植善(就是王维泰的侄子王培孙)接办。次年改为育材学堂,订立中学课程,采用英语教授(老先进的嘛,我们都没享受到双语教学类),4年毕业。1904年经两江学务处立案,改名为南洋中学堂。1907年,因历年亏垫(南洋穷的渊源那么早.....),负债渐多,向总督端方详述,得补助拨款4200元。1908年在外日晖桥购地20亩,建筑校舍,于翌年迁入。旧校址仍旧王氏设育才高等小学。该校重视体操(怪不得老叫我们做广播操),王维泰曾在《知心报》著有《体操说》,并因此被诬为康党,到1949年,毕业生为3千余人,1949年后,改为上海市南洋中学。
王培孙:江苏加定南翔人,名植善,字培孙。1893年中秀才。1897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。1900年接办叔父王维泰创设于大东门内的育材书塾。1904年,正式改名为私立南洋中学(历史有出入吧),从此任校长五十余年。1905年,赴日本考察教育是加入中国同盟会(革命~),回国后,致力于学制改革,失志“教育救国”。1908年加入南社(没听过)。同年购得外日晖桥西土地营建新校舍,次年落成迁入。至1930年,先后建成图书馆,实验室,实习工场,科学馆,学生宿舍和大操场等(听都没听说过),占地50多亩(现在南洋把一大片地租给卖车的,卖水的,还有好莱坞音乐学院,还做高架上的广告生意......第三产业表太火爆哦~)。当时私立南洋中学以学制健全,设备完善,名师云集,乐育英才,成为上海地区私立中学的佼佼者。弘扬民族文化和关系保护文化遗产,王培孙也有建树。一生酷爱书籍,尤嗜收藏古籍善本,包括各种志书和佛学著作,故南洋中学图书馆藏书极丰(供我们看的没几本),为沪上中学之冠。1952年,王培孙因病辞职,同年12月17日,逝世于大木桥寓所。
了解南洋之过去的光辉历史,不得不叹息:风光已不再,王培孙的早逝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南洋在上海的地位,结果在1954年的教育改革中,南洋屈为区重点,于是,“学制健全,设备完善,名师云集,乐育英才”,就在岁月的流逝中慢慢消失,昔日的气度与胸襟已荡然无存,南洋人不得不在霸王龙的魔爪下苟延残喘,现在的南洋生活在历史的光环中,自欺欺人。敢问,廉颇老矣,尚能饭否?
PS:南洋一直鼓吹的南模曾属于南洋的言论,是毫无根据的。南模的来头远比南洋牛,是从交大办的私塾分出来的,所以校区和交大离的那么近。还有巴老是不是真的在南洋读过书,还有待近一步
考证中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